【閱讀心得】《在謊言拆穿之前》

「回到過去,只有在這杯咖啡倒滿以後,到咖啡冷調之前為止……」

コーヒーが、冷めないうちに……

個人閱讀喜好:
小說的部分,我的閱讀口味偏向喜歡輕鬆、愉快的故事,而且是個十足的標題黨,常會因爲標題有趣而買書。

前情提要:
《在謊言拆穿之前》是《在咖啡冷掉之前》的續集,時隔我讀這本小說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,故事情節也忘得七七八八,這本書在馬來西亞老家的書櫃裏靜靜地躺着。具體的記憶只有自己被滿劇情惹哭。由於自己的哭點和笑點都很低,又是熬夜看完,夜深人靜更容易感懷春秋。但比起之前看同樣作者《我想吃掉妳的胰臟》的時候出現的「覺得自己應該有預料到故事的發展,卻還是哭了出來」這種「哭得不甘心」的故事相比,《在咖啡冷掉之前》留在心中的漣漪還是讓我給它很高的評價。

在圖書館偶然看見這本已被翻得有點破爛的這本續集,抱持着新書的心態去面對這本續集,也期待它能給我什麼感動。

故事概要:
故事由四個章節組成,分別是「好友」「母子」「戀人」「夫婦」。獨具一格,互不幹擾。坐在特定的位子上,就能像坐上時光機,去到某個特定的時間點。但是有五個麻煩的規則:回到過去也無法見到不曾來過這件咖啡店的人;回到過去也不能改變現實;要坐在特定的座位;回到過去不能離開座位;回到過去的時間,只有短短從咖啡倒進杯子裏開始,到咖啡冷卻爲止。我用了一個下午就看完了。用詞簡潔邏輯暢通,已能給這本書不錯的分數。

作者其實一直在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,人類常常因爲逝世的人裹步不前,在這本書中想要回到過去的人,都是因爲對逝世的人抱有遺憾,而且爲了讓對方知道自己過得很好,都對對方撒了謊。這個謊,對他們來說絕對是白色、善意的謊言。是爲了讓對方安心地走,所以撒謊。

我們從小就知道撒謊是不對的,但是長大後就會說:大人的世界,需要一點無傷大雅的小謊。那你又是怎麼想的?主角們在逝世的人面前都極力顯得從容不迫,但是……

你覺得故事的主角,一個個都有守着自己的謊言嗎?到底,能不能在謊言被拆穿之前……?

守護的祕密,共享的祕密

其實謊言,也代表着自己有想要守護的祕密。所有的祕密都會指向一個意圖,但是卻不盡相同。人類的語言除了記錄真實,還有編撰故事,真是一個神奇的生物呀。當然適當的祕密會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,就像是我們會選定信任的人來傾訴一樣。但如果人背負過多的重大祕密,會徹底摧殘心理健康——尤其是那種「無法對任何人開口的祕密」。

有很多難以啓齒的事情,究竟是要說出來還是守祕?我們要如何取得這兩者的平衡?在把謊言/祕密說出來之前,來到咖啡廳的人大多是帶着苦瓜臉,「快樂的家庭千篇一律,痛苦的家庭各有悲劇」,所以這本書也寫出了「把重大祕密釋放的解脫和感動」。興致缺缺「好友」短篇,雖然我沒有如此深情之友,但書中也探討了養父女的關係,不禁讓我思考「關係的建立,真的是機緣」,身邊的朋友未必是最適合我們個性的,卻是難得的。

很多人可以在網路上和陌生人傾訴,是因為我們覺得對方和自己沒有交集之餘,他人沒有對我們的形象有所定型,不會讓我們被這個框架束縛着。就比如我們在下屬面前就是要成熟有膽當,在伴侶面前一定要體貼有耐心,甚至是朋友也有像是「開朗」「有朝氣」的形象……這些人格特質已經被定型,就讓我們難以在熟悉的人面前開口說與人格特質不符合的煩惱。我們在和陌生人傾訴的時候,往往不用顧慮形象崩壞、祕密泄漏(對方根本不認識你,更何況你的朋友圈?),而與你不同的生活圈的他/她,或許也可以給我們一些平時沒有想到的解決方式,挺神奇!在距離遙遠處,也有一個和我們共享祕密的人,也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安慰……

但要注意的是,談天很容易談出感情,這個尺度進退還是要好好把握才是。( ´ ▽ ` )ノ

結論:這本書值得花一下午的時間一看!

發佈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,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