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的夢想是環遊世界,用自己腳走過這世界上的每個角落。我覺得這個目標真的很宏大,而且也讓人嚮往。捫心自問,我光是想到要持續於「長途旅行」這個狀態就覺得頭皮發麻。後來才意識到,是因為我一直以來的旅行模式都是「跟團」,那種趕鴨子上架的方式實在不適合我。
自己在臺灣住了幾年,體會到那種半年一次那種小旅行,去不一樣的地方散步,睡不一樣的飯店,走不一樣的路,就算沒有一直拍照也感覺也很開心。
上週我爸媽來臺灣,因為早有指定行程要我想,爸爸的腳也因為舊患而無法走太多路,也不能站太久,隨時要有可以休息的地方,所以要考慮的事情實在是太多。這禮拜真的是兵荒馬亂,忙前忙後的我,幾乎每天都晚上12點才睡。因為下雨,原本預訂的行程都不能用,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想好對策,出遊的好心情都被壓力蓋過去了。壓力壓力壓力,怕大家玩得不盡興。再來,對我來說在家休養生息的時間非常重要,旅行時適當的停下腳步更為重要!這直接攸關行程的心情。但我父母認為旅行就是要到處看看,馬不停歇。於是我後面像個旋轉陀螺,跟前跟後,脾氣也大了起來。
這部分我真的很抱歉,還是剛好又卡到月事,看著大家吃什麼韓式泡菜鍋、羊肉鍋,但自己吃的是清淡素食鍋,肚子還隱隱作痛,這種吃不下好吃的東西讓我更氣。
雖然我個人對計劃很在意,但是唯有旅行的行程計劃可以一減再減,最重要是時間密度不要安排得太高,讓體力上心靈上都充電,才是旅行的意義。旅行最重要的是陪在身邊的人,只要他/她在就會幸福。如果是一個人去旅行的話,更要注重自己內心的聲音,適當地停下來。
我現在才瞭解到原來大家嚮往的環遊世界,是那種悠悠的旅行,不被時間拖著跑,也不會被自己的「計劃壓力」壓死,一種自得、有餘韻的狀態。
我自己排行程的方法:
1、一天只要有一個重點
比如臺北101,剩餘的時間就在附近逛逛,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車程、趕車上,一次專注於一個地點上更能刺激我們對這個地方的熟悉感
2、睡到自然醒
睡不夠,我會氣。但我平時都算是比較早睡早起的人,不至於吃不了飯店的早餐
3、要先想要吃飯的地方
吃不飽,我也去。所以有一個「吃飯定點」,通常是午餐和晚餐。讓自己的期待值飆升,才可以決定在逛完「重點」之後可以順路去哪裡
4、這次的教訓——雨備要準備
年輕人也可以下雨狂奔,但老人家不行
5、除非自己有車,如果有腳不方便走路的,還是很建議跟團的,至少不用煩惱停車、等車、排行程的問題,真心推薦……